
3月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人工智能普惠包容发展专题研讨会”,引起了多方广泛关注。 人工智能应用要有“温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会上表示,近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出现新的进展,引发全球广泛关注。这背后,离不开算法、算力、数据的协同创新。而对于如何以高质量数据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刘烈宏表示,要持续推进基础制度供给、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供给、持续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数据领域国际合作深化。 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在会上表示,人工智能应用于金融业需要持续积累,不能只靠单点爆发。特别是在IT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管理水平积累方面,更需要久久为功。他还表示,金融业应用人工智能需要将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此外,对于人工智能应用要不忘“温度”,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人工智能没有‘温度’,但是人工智能应用要有‘温度’。”谷澍指出,在人工智能应用上更要突出客户满意、员工满意的基本标准,注重人文关怀。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张金良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建设银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支持“人工智能+”行动,服务打造可信可控、开放共享、包容普惠的人工智能应用体系,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张金良指出,面向未来,建设银行将立足国有银行职责使命,与社会各界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包容发展,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持续增强“三个能力”,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人工智能将为各个领域带来变革 毕马威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比尔.托马斯则认为,当下,越来越多人正在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地与人工智能进行互动,但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世界,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尔.托马斯表示,当下,预测五个月后人工智能的影响已经很难,更无法轻言五年或五十年,但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将为每个经济领域和社会角落带来深刻变革。例如,人工智能将实现更全面的自动化、更好的工作流程和硬件设备,并促进跨部门合作。 在比尔.托马斯看来,应强调全球合作、相互信任以及更广泛的知识积累。此外,私营和公共部门及组织应花时间确保人工智能基础是坚实的、道德的,并服务于公众利益。 比尔.托马斯还点赞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进展。他表示,DeepSeek为更灵活的开源模型打开了大门,使实施更容易且成本更低,这改变了关于人工智能未来的讨论。 采埃孚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柯皓哲就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发表了见解。柯皓哲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诸多行业都被其改变。而在工业领域,也已经开发出了大量人工智能软件,比如,人工智能可以让驾驶变得更加安全和舒适。同时,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还显著提升了软件开发效率,提升幅度可达15%—30%。 尽管人工智能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柯皓哲强调,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应当秉持透明、可解释以及公平的原则,始终坚守向善的方向。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与前景。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给人类带来诸多好处。人工智能具有全球性,其产生的利好应由全球民众共享,毕竟人工智能的数据源于人类共同积累,并非归属于某几个特定市场。人为限制不仅会阻碍相关国家的科技进步,还会影响人工智能市场整体健康发展。 而从当前人工智能市场格局来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庞大且充满活力,消费者对各类人工智能应用使用非常广泛。同时,中国拥有极具竞争力的人才库,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陆续培养出大量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而在人工智能投资方面,邝子平指出,中国与美国存在一定的差距。美国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规模巨大,相比之下,中国大型科技公司虽也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但投资强度较弱。而在风险投资方面,美国风投机构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远超中国。不过,邝子平强调,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且在人工智能领域对国外资本持开放态度。国外投资者在中国投资人工智能项目,有望获得丰厚收益,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全球资本提供了良好机遇。 邝子平还特别提到,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推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上,需秉持全球化理念。各方应在通用价值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攻克全球性难题。而在涉及国家安全、隐私保护等敏感领域,则应合理竞争,通过良性竞争推动技术创新与完善,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带来最大益处的目标。
|